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二十九章 幕后推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幕后推手(2 / 2)

编制改革方面,主要就是针对战斗单位在中东战争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调整。

严格说来,战斗单位在中东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远超过了最初预料。

2042年初,“简氏防务周刊”对中东战争中各参战国地面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做了横向对比,以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为100,排第二位的以色列陆军为71,排第三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为68,排第四位的美国陆军为54,然后依次是伊拉克陆军、伊朗陆军、土耳其陆军与叙利亚陆军。虽然“简氏防务周刊”是民营性质的防务杂志,但是在国际军事力量领域有很高的权威。照此计算,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几乎发美国陆军的2倍!毫无疑问,共和国陆军主战装备的作战性能肯定达到不到美国陆军2倍,因此战斗单位的编制体系是提高共和国陆军战斗力的关键。

当然,战斗单位的编制体系肯定不够完善。

在主要的北方战线上,参战的5支战斗单位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支援旅常常需要执行战斗任务,而且是进攻作战任务。显然,这已经超出了组建战斗单位时的初衷,而且支援旅的编制体系与装备体系也不太适合执行进攻作战任务。根据共和国陆军在战后提交给总参谋部与元首府的伤亡调查报告中,超过七成战斗伤亡来自支援旅,其中又有七成左右出现在进攻行动中。也就是说,共和国陆军在中东战争中半数以上的伤亡都与支援旅没有适合进攻的编制与装备、却又不得不参与进攻作战行动有关。换句话说,在战斗单位中单独组建支援旅肯定有问题。当然,这不是说支援旅这种编制方式不好。根据陆军的另外一份报告,能在北方战线上用不到10万兵力击溃9个美军师的近20万美军,并且取得毙俘美军11万的骄人战绩(其中大约3万在谈判期间的拉锯战中取得),与战斗单位的职能化编制体系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支援旅提供的强有力的作战支持,战斗旅才能在战斗中有惊人表现。

战后总结的时候,很多人都将战斗单位支援旅的巨大伤亡归咎于不太理想的主战装备。

除了装备上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编制不合理。准确的说,是前线指挥官在调度部队的时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将支援旅与战斗旅搭配使用,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指挥,让某部队单独承担某一作战任务。这根本就不是战斗单位这种编制体系存在的主要特点。将野战军改编成战斗单位,就是要废除传统战术,让前线指挥官充分利用各种作战力量的特点,降低战斗伤亡。表现最突出的第十战斗单位的相对伤亡率(伤亡人数与执行作战任务总时间的比值)远低于其他战斗单位,就是因为第十战斗单位更加合理的运用了各作战力量,尽量避免单独使用某一作战部队。问题是,第十战斗单位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够好,特别是在炮火支援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编制进行调整。

事实上,早在2042年年底,也就是裴承毅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