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六章 钱的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钱的问题(2 / 2)

实际上,共和国甚至没有表示到底是支持内贾德、还是支持哈什。

可以说,共和国的态度才是最大的问题。

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在伊朗政治局势上的暧昧态度根本无法理解。要知道,如果伊朗走上极端主义道路,不但共和国推行的中东政策会受到影响,就连共和国的本土安全也会受到威胁。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共和国与伊朗的关系不温不火,甚至在伊朗核问题上站在了美国那边,就是因为共和国对伊朗在暗中支持极端宗教组织与极端民族组织感到非常恼火。按常理来说,为了自身的利益,共和国应该设法改造伊朗,让伊朗成为一个世俗的伊斯兰国家。事实上,中东战争爆发前,共和国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内贾德能够成为伊朗总统,并且向哈什叫板,就与共和国的支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中东战争结束,共和国没有理由放弃努力。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共和国提供支持,哪怕只是口头上的支持,内贾德也能轻易击败哈什,成为伊朗的最高领导人。

问题是,共和国没有这么做。

那么,共和国为什么没有在这个关键时刻支持内贾德呢?

原因并不复杂,只是欧洲的新闻媒体不肯接受。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共和国当局有三点理由不插手伊朗内政。

一是共和国在伊朗的投资并不大。虽然共和国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但是经过王元庆的努力,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民营经济完全取代了国营经济之后,民族企业家、民营资本家、民间金融家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开始左右共和国的对外政策。严格说来,中东战争与共和国的利益集团有很大关系。别的不说,在战争组织策划阶段,三坚集团董事长蔺慕勋就出了很多力。问题是,在整个中东地区,伊朗一直不是共和国资本家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中东战争爆发前,共和国在中东12国(伊朗、阿曼、也门、阿联酋、卡塔尔、巴林、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与以色列)的投资中,伊朗所占的份额不到7%,连平均水平都没达到。更重要的是,共和国资本家在伊朗的投资均得到了实物担保、或者共和国政府的担保,另外不管伊朗政权怎么变,只要没有投入美国怀抱,就不可能拿投资来要挟共和国。也就是说,在对待伊朗的政策上,就算共和国的部分利益集团有利益诉求,也不会强烈到对共和国对外决策产生影响,也就不大可能让共和国当局由此重视伊朗。

二是伊朗的基本政策与共和国的中东政策背道而驰。不管伊朗会不会成为了一个世俗的伊斯兰国家,只要伊朗当局的终极目标没有变化,即伊朗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成为中东的地区性强国,那么共和国的中东政策就不会偏向伊朗,甚至得在必要的时候排斥伊朗。要知道,在绝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关系的阿拉伯国家,比如沙特、科威特与阿联酋看来,伊朗是远远超过了以色列的现实威胁。也就是说,如果共和国在中东政策上倾向于支持伊朗,等于疏远了这些阿拉伯国家,也就不可能通过阿拉伯世界来改变中东格局,最终控制中东地区。虽然来自以色列的威胁还没有消除,但是几个主要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的矛盾已经显现了出来。比如在土耳其战争经费的分配问题上,伊朗始终主张应该与伊拉克承担相同的份额,而不是按照两国的贡献来承担责任,结果不但让伊拉克当局非常恼火,还让绝大部分伊拉克人把伊朗当成了不可靠的邻居。

三是伊朗复杂的政治局势让共和国当局望而却步。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是最有可能控制伊朗的国家,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甚至认为,只要共和国当局愿意,就能利用军情局掌握的绝密资料让伊朗俯首称臣。不可否认,军情局确实掌握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不然中东战争期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