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三十八章 极速狂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八章 极速狂飚(2 / 2)

强制电磁干扰系统出现之后,世界各国的新一代反舰导弹都采用了对抗措施。除了某些采用闭路制导系统的反舰导弹之外,最常用的应对措施就是一种被称为“锁止系统”的非常简单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在遇到强制电磁干扰的时候启动某种类似于机械锁的装置,锁定导弹的控制翼面,让导弹以受到干扰前的状态完成最后阶段的飞行。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导弹变成了一枚普通炮弹。为了提高命中率,采用“锁止系统”的导弹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非常快的末段飞行速度,二是直来直去的末段攻击弹道。

随着反舰导弹的最快飞行速度由21世纪初的3马赫提高到10年代初的4马赫、20年代初的6马赫、20年代末的8马赫、30年代初的10马赫、直到现在的20马赫,速度不再是反舰导弹的性能瓶颈,反而成为了反舰导弹的一大特色。

谁都知道,反舰导弹的速度越快,对战舰的威胁越大。

如果反舰导弹的速度达到了20马赫,即海平面速度相当于每秒6800米,即便遇到了敌人的强制电磁干扰,在“锁止系统”的帮助下,对战舰的命中率也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非制导弹药。这不是简单的推测,而是依靠实际数据的计算结果。对飞行速度高达每秒6800米的导弹来说只需要4.4秒就能飞出30千米,而对航速为45节的大型水面战舰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概能够航行100米。10万吨的超级航母的舰长超过300米,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的舰长也在200米左右。即便考虑到导弹的入射角(导弹飞行弹道与战舰航行方向的夹角)不可能为90度,一般在30度到60度之间,攻击航母最多只需要3枚导弹,攻击巡洋舰等大型战舰则最多只需要4枚导弹。以非制导弹药的标准计算,25%到33%的命中率已经非常惊人了。

当然,要让导弹在海面上空的飞行速度达到20马赫,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别说有没有充足的动力装置,在如此快的速度下,导弹弹体与空气摩擦将产生上万摄氏度的高温,足以融化或者烧毁任何材料。因为反舰导弹需要长时间在大气层内飞行,所以就算仿照空天飞机与宇宙飞船,在外表面涂上一层绝热涂料都没有用。可以说,直到21世纪30年代末,反舰导弹的速度才达到20马赫,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能找到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高速飞行产生的超高温度。当然,导弹的动力系统也是个问题。物体在大气层中飞行时的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速度提高一倍,阻力就提高4倍。将导弹的飞行速度从2马赫提高到20马赫,所需要的推力就需要提高100倍。在动力系统的体积与质量不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将推力提高100倍绝对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速度与高温是两个相生相随的问题。

问题是,在2035年之前,还没有人将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解决。

直到2035年之后,也就是速度高达10马赫的反舰导弹在实战中大显威力之后,共和国与美国的导弹工程师才着力突破“20倍音速障碍”。当时,共和国与美国的工程师几乎同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让导弹与空气隔绝。

事实上,这也不是什么创意。

早在21世纪初,俄罗斯的“风暴”鱼雷就采用了超空泡技术,而“超空泡技术”就是让让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