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三十四章 别有用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别有用意(2 / 2)

显然,这不大可能是李存勋的安排。

当然,裴承毅也得考虑另外一种可能,即李存勋不希望他在这场战争中陷得太深。

如同前面提到的,裴承毅的军事成就已经足够辉煌,哪怕再打一场胜仗,也不见得能够使他获得更大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中东不是南亚,就算共和国当局已经下定决心,哪怕有可能与美国兵戎相见,也要在中东地区打干一场,也不意味着这场战争赢定了,输的可能性不会小到哪里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与美国不但在争夺中东地区,也在为后面的争斗热身。

从这个角度看,中东战争的输赢就不太紧要了。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共和国当局很有可能放弃中东地区。

作为军情局长,李存勋肯定明白顾卫民的想法。

想到这,裴承毅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

虽然从一开始,他就觉得通过正面对抗的方式与美国争夺中东地区是下下策,不管怎么说,共和国还没有为接过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做好准备,也没有为全面战争做好准备,哪怕美国也没做好准备,也不应该为了一个地区而冒险,但是在此之前,裴承毅一直相信,上面已经有了让美国主动退出中东地区的对策,才会步步紧逼,让美国不得不作战,或者是情况完全相反,即美国有了让共和国主动退出中东地区的对策,让共和国不得不为一场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正面对抗买单。

显然,裴承毅以往的判断有问题。

虽然没人否认,只要共和国没有放弃向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且是唯一的头号强国的目标前进的步伐,而美国又不打算心甘情愿的放弃霸主地位,成为21世纪的俄罗斯,沦落为地区性强国,那么共和国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就难以避免,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共和国与美国当局积极推进全面核裁军,就是不想让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战争毁灭整个世界,打开通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大门。但是必须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是美国还是共和国,在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之前,都不会挑衅对手。事实上,从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特别是由东海战争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峡、以及随后爆发的全球性大萧条开始,共和国与美国就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战争准备不是动员国民、生产武器那么简单,必须从最基础的事情,也就是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小事做起。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作为欧洲策源地的德国,实际上早在纳粹上台之前,魏玛政府就通过振兴民族工业、恢复国内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为战争做准备。而在大西洋的另外一边,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上台后,以对付大萧条为名,全力推行凯恩斯主义,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来修建国家基础设施,恢复工业生产,实际上也是在为战争做准备。二战后,就有很多经济学家与历史学家认为,拯救美国的不是罗斯福,而是希特勒与东条英机,因为凯恩斯主义不可能解决导致大萧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