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条线上的蚂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条线上的蚂蚱(2 / 2)

准确的说,是让林啸雷知道,他不是独一无二的,有人可以取代他,甚至比他做得更好,让他坐上总参谋长的位置后老实一点,别独出心裁的搞出些什么花样来。显然,这其中限制海军独大的重要性并不大。

不是说不应该限制海军扩张,而是很有必要。

虽然彭茂邦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陆军主义份子”,但是在他军旅生涯的最后几年,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最直接表现就是重点栽培项铤辉,而不是其他陆军将领,比如当时呼声非常高的苏劲辉。项铤辉名义上是陆军上将,实际上与陆军的关系并不密切,至少不像其他陆军将领那样,认为陆军大过其他军兵种。正是如此,在项铤辉担任总参谋长的15年间,共和国的军事力量建设日趋平衡,而且还诞生了包括天军、电子兵、陆战队等独立军兵种,完善了军事力量体系。不管后人怎么评价这个没有指挥过一场战争的总参谋长,谁也不能否认项铤辉对共和国国防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对而言,在项铤辉担任总参谋长的这15年间,海军的进步最为明显。

按照“简氏防务周刊”在2037年初,也就是伦敦峰会后发布的“2036年度全球军事力量综合分析”中提到的数据,共和国海军已经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全球第二大海军,总体作战实力相当于美国海军的65%,是唯一能够与美国海军对抗的海上力量,也是两大全球性海军之一。20年前,也就是项铤辉得到彭茂邦重用的时候,共和国海军的实力排在美国海军、英国海军、俄罗斯海军、法国海军、日本海军与印度海军之后,名列第七,仅比排第八的意大利海军强那么一点点。更重要的是,当时共和国海军还不是远洋海军,最多只能算得上是“远岸海军”,仅能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内活动。

短短20年间,共和国海军的大型战舰(排水量1500吨以上)数量增加了72%,主力舰艇排水量增加了284%,主力战舰的平均排水量由不到3500吨提高到了7800吨,拥有了6支航母战斗群,建立起了全球第一的潜艇部队与完善的海基战略打击力量,能够一次性向2500千米外投送两个陆战旅……

这些成就,基本上都是在项铤辉的任期内取得的。

正是如此,在项铤辉决定退役之后就有人提出,海军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反而是空军的发展受经费不足而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战略打击能力方面,共和国空军远远比不上最强大的对手,也就是美国空军,即便在战术航空兵与支援航空兵方面,共和国空军也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应该让章忠宪出任总参谋长,而不是让海军一家独大。

虽然提出这一观点的人多半与空军、或者与章忠宪有关系,但是这个观点并没错,毕竟谁当总参谋长,本来就是军种利益之争。如果能由文官担任总参谋长,根本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可惜的是,不可能由文官担任总参谋长。

王元庆不用章忠宪,选择林啸雷的原因并不复杂:章忠宪太有政治头脑了。

林啸雷也不是没有问题,而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政治头脑。

谁都知道,在林啸雷的任期内,共和国的国防建设肯定以“紧缩”为主,不可能违背国家发展的大规律,在国力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扩张。当然,林啸雷也能认清这个问题,可是作为一个目的意识非常强烈的军人,即便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也就是说,林啸雷很有可能利用手里的权力,把海军建设放在首位,导致其他军兵种严重营养不良。要知道,最多三十年后,世界局势就将发生剧变,共和国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将再次由军人决定。如果因为错误的国防建设方针导致共和国的国防实力大幅度下降,不但林啸雷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王元庆的英明也将受到影响。

毋庸置疑,王元庆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更重要的是,王元庆应该知道,等他下了台之后,就算接任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