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零六章 举足轻重的朋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六章 举足轻重的朋友(2 / 2)

从国际角度看,印度战争是印度称霸南亚与印度洋、从而跻身世界列强的战略野心与共和国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力图控制东方世界的战略决策之间的矛盾;从国内角度看,印度战争是控制印度的利益集团、及婆罗门贵族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与印度的民族精英、也就是在对外开放中逐步强大起来的民族资本家与民族企业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而形成的矛盾。只要认清了这两个问题,就知道该如何处理印度的国内矛盾了。

事实上,王元庆力排众议,没有肢解印度,就是为了利用印度的国内矛盾。

设想一下,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共和国在取得军事胜利之后,为了一劳永逸的消除印度的威胁,按照印度的民族组成结构,将印度肢解为数个、甚至数十的国家,即便印度斯坦族的人数较多,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国家,或者按照王元庆对付印度的办法,在印度斯坦族的基础上成立一个较为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共和国能够轻易的控制印度吗?

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肢解印度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维护局面,也就是让新成立的国家生存下去?

别的不说,光是维护几个、乃至几十个新国家,共和国就得投入难以想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结果肯定是劳而无获。关键是如何牵制人口最多的印度斯坦族?虽然印度斯坦族只占印度总人口的40%多,连一半都不到,但是乘以印度的人口基数,那就是8亿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除了印度斯坦族,人口第二多的泰卢固族只有大约1.4亿人,而最想获得独立的阿萨姆族仅仅只有几千万人。也就是说,在17亿印度人中,印度斯坦族不但人口最多,而且没任何一个少数民族能够挑战其主导地位。如此一来,即便将印度肢解成了数个或者数十个国家,印度斯坦族也会想方设法的再次完成统一,甚至有可能利用统一战争,大量消灭其他少数民族,最终使印度斯坦族成为印度的“多数民族”。虽然陷入战乱的印度,不大可能对共和国构成威胁,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共和国要的不是一个战火不断的印度,而是一个和平稳定的印度,因为共和国发起印度战争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印度的市场与劳动力解决共和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事实上,印度战争还没结束,共和国就遇到了相似的挑战。

战争后期,西方新闻媒体一再宣称共和国将肢解印度,并且借此机会吞并印度的部分地区,比如印度南端的喀拉拉邦(面向印度洋,拥有卡特利特、科钦、特里凡得琅等深水良港),而美国与欧洲当局也一再表示,对共和国的战后政策感到高度担忧,希望共和国能够理智的解决印度问题。

种种因素都限制了共和国在印度的政策。

说简单点,如果共和国不能妥善解决印度问题,不但会遭到国际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