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弹开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弹开路(2 / 2)

多了两个炮兵旅,局面顿时转变。

按照裴承毅的命令,凌云霄把突击部队收在了一起,主战坦克放在外围,步兵战车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步兵战车上配有能够打击防御工事的反坦克导弹),其他车辆则被围在中间。炮火打击开始后,突击部队再次冲上印军阵地。与前4轮炮火打击不同,3个炮兵旅分工合作,第775炮兵旅对突击部队前进路线上的印军阵地进行覆盖式炮击,38军的2个炮兵旅则用弹雨在突击部队两翼织成弹幕。因为突击部队的推进速度非常快,所以不需要考虑来自后方的威胁。

用裴承毅的话来说,突击部队什么时候离开印军阵地,炮击就在什么时候结束。

这种不计代价与投入的炮火打击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印军再顽强,也不可能凭血肉之躯对抗炽烈的炮火。别说普通步兵,在如此猛烈的炮火面前,印军的装甲兵也得退避三舍。180千克级炮弹能够摧毁半径50米范围内的所有软目标与半装甲目标,就算是主战坦克,只要直接命中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即便是近失也会导致电子设备与观瞄仪器损坏。

炮兵的持续打击能力在这场战斗中得到了完美诠释。

从12点30分到14点30分,炮击持续了足足120分钟,直到殿后的侦察兵离开印军阵地,炮击才嘎然而止。120分钟内,3个炮兵旅打出了55万发炮弹,投弹总量接近10万吨,相当于每个炮兵旅投掷了33000吨炮弹、每个炮兵营投掷了2357吨炮弹、每门电磁炮投掷了98吨炮弹,也就是说,平均每门电磁炮开火546次、平均每分钟开火4.55次。如此惊人的弹药投送量集中在阿格拉西面一块宽10千米、长20千米的区域内,弹药投放密度相当于每平方千米18万发,或者相当于每5.5平方米内落下1枚炮弹。

炮击结束的时候,印军防御阵地已经面目全非,地面上积了一层厚达数厘米的石粉!

如果不是到处都能找到炮弹留下的弹片,恐怕没人相信黑色的石粉下面就是印军防御阵地,甚至会认为那是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火山灰。

炮击结束后不久,印军阵地上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爆炸声,非常猛烈的爆炸声。

不是再一次炮击,而是突击部队留下来断后的侦察兵引爆了那些严重损毁,无法跟随大部队继续前进的坦克战车。虽然复合蓄电池使用的催化金属氢与特种炸弹使用的催化金属氢有很大区别,失稳爆炸时释放出来的只是氢原子之间的化学能,而不是氢原子核之间的核间能,爆炸威力要小得多,但是每辆坦克上有几百千克复合蓄电池,催化金属氢的总含量以克位单位计算(复合蓄电池的主要成分是让催化金属氢保持稳定的催化剂,所含的氢元素非常少,特种炸弹的爆炸装置中,氢元素所占的比例比复合蓄电池高了3个数量级),爆炸威力不可小觑。

最后一辆坦克“自爆”之后,印军阵地上才安静了下来。

过了好久,印军官兵才钻出地下工事,爬上地表阵地。

确认突击部队已经走远,大部分印军官兵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抢救伤员,也不是加强戒备,而是向东面看去。

那边,屹立着全球闻名的泰姬陵。

阿格拉是印度最有名的历史名称,曾经是数个印度王朝的国都,除了闻名遐迩的泰姬陵之外,附近还有阿格拉堡、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盖奥拉德奥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泰姬陵距离突击部队的突破口不到10千米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