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一十章 克敌之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章 克敌之长(2 / 2)

如此一来,即便第三集团军顺利到达兰契,并且歼灭了盘踞在兰契的空降153旅,古吉拉德也不得不为34万印军官兵另谋出路。

也就在这个时候,史塔克提醒了古吉拉德。

如果按照古吉拉德的想法,在无法向西突围的情况下,第三集团军到达贾姆谢德布尔之后转向南下,在奥里萨邦(位于西孟加拉邦西南,首府为布里内斯瓦尔)北部地区建立防线,阻止中国军队南下攻占孟加拉湾沿岸地区。

古吉拉德的调整看似合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是第三集团军能否顺利南下?贾姆谢德布尔距离海岸线不到200千米,而第三集团军的行军路线全在沿海地区,也就是在中国舰队的炮火打击范围之内。如果第三集团军在贾姆谢德布尔转向南下,裴承毅肯定会调整作战计划,集中打击力量,让第三集团军在行军途中全军覆没。

其次是在奥里萨邦北部地区建立防线有没有意义?虽然在西孟加拉邦与恰尔肯德邦沦陷之后,奥里萨邦成为保护印度南部地区的重要战略防御屏障,但是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兰契,地面部队可以绕过奥里萨邦,从西面的切蒂斯格尔邦南下。即便从内陆进军会增大后勤保障的难度,在获得了印度的铁路交通线之后,后勤保障产生的影响并不突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算中国军队不打算从内陆进军,选择相对较为容易的沿海地区向南进军,在舰队的支援下,能够轻易击溃进军路线上包括退守奥里萨邦的第三集团军在内的所有印军。不管出现哪中情况,第三集团军退守奥里萨邦的意义都不大。

针对存在的问题,史塔克提出了继续猛攻兰契的建议。

虽然打到这个时候,看上去攻打兰契的意义已经不明显了,因为兰契是第三集团军向西撤退的必经地点,既然第三集团军不再向西撤退,就没有必要攻打兰契,但是从整个战役的角度看,兰契仍然是必争之地。

用史塔克的话来说,只有在兰契拖住中国军队的主力作战部队,才能为建立新的战略防线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为了说明问题,史塔克拿出了足够多的证据。

一是裴承毅手里还有足够多的预备队,包括尚未出现在战场上的空降163旅,以及同样能够执行大纵深突击任务的空突152旅。印军猛攻兰契,裴承毅没有为空降153旅提供支援力量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