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七十八章 针锋相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八章 针锋相对(2 / 2)

站在裴承毅的立场上,肯定希望印军攻打卡苏尔,不然南下的62军就将成为摆设。到时候印军在其他方向上发起进攻,即便62军的机动能力非常惊人,也不可能及时赶到,更不可能阻止印军深入巴基斯坦境内。

就在裴承毅犹豫不决的时候,一条新的战术情报引起了他的注意。

印军不但在卢迪亚纳西面的运河地区集结,还在伯坦果德与伯尼哈尔山口方向上集结。

这条情报没有引起袁晨皓的重视,反而让裴承毅觉得非同一般。

在袁晨皓看来,印军在伯坦果德方向上集结,主要目的是防止正在南下的巴军在该方向上发起战略反击,属于防御性部署。而印军在伯尼哈尔山口方向上集结,肯定与势如累卵的斯利那加有关,如果斯利那加沦陷,印军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的守住伯尼哈尔山口,在没有信心守住斯利那加的情况下,提前在伯尼哈尔山口集结部队,不是什么奇怪事。

裴承毅没有这么看,而是换了个角度。

印军同时在三个方向上集结部队,明显违背了本次战役的初衷。可以说,在人类的各种行为中,战争行为的目的性最为明确。不管是什么样的战争,都为了最终的目的,偏离了目的的战争行动,绝对不会有好的结果。印军发起战略反击的目的不是取得多大胜利,而是牵制共和国军队,为东线战场上的进攻创造机会。如此一来,印军必须控制反击规模,选择性的投入作战部队,不然不会在拉合尔方向上投入战略预备队,也不会在卡苏尔方向上投入5个师的二线部队。印军同时在三个方向上集结,即便全部动用战略预备队与二线部队,兵力投入也非常惊人。

难道印军不打算在东线发动进攻了?

为了搞清楚情况,裴承毅再次安排侦察力量对伯坦果德与伯尼哈尔山口方向上的印军部署情况进行了详细侦察。

收到详细侦察报告,裴承毅顿时明白了过来。

伯坦果德方向上的印军有8个师,其中2个装甲师与6个步兵师;除了5个步兵师是二线部队之外,另外3个师都是一线主力部队;第11装甲师还是印军的王牌部队,其主力装备是m4a2主战坦克;第31步兵师则是印军中少有的重装甲机械化步兵师,兵力规模相当于共和国的重装甲军,不但拥有1个坦克旅,还有数支装甲旅。

伯尼哈尔山口方向上的印军有12个师,其中只有1个装甲师;与伯坦果德方向上的印军一样,除了6个步兵师是二线部队之外,另外6个师都是一线主力部队;第19装甲师的编制规模不如第11装甲师,但是装备质量仍然很高,主战装备是从德国购买的“豹4”主战坦克;5个一线步兵师都是山地步兵师,其中3个还拥有独立陆军航空旅,非常适合在地形崎岖的克什米尔地区作战。

一口气集结了20个师,而且有9个师是一线主力部队,这是防御作战吗?

别说裴承毅不相信,连袁晨皓都不相信。

不是防御,就是进攻,没有第三种可能。

问题是,印军准备向哪里进攻?

如果印军从伯坦果德出发,攻打拉合尔北部地区,配合南面部队,达到合围拉合尔的目的,那么8个师的兵力肯定不够用。退一万步讲,印军很有可能把目标锁定为正在南下前往拉合尔的巴军主力部队,用8个师打歼灭战,也有点勉为其难。如果考虑到一直盘踞在拉合尔的61军,印军在伯坦果德方向上至少需要投入20个师的兵力,才有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