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六十三章 总理的决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总理的决断(2 / 2)

虽然美国的战略侦察能力不容小觑,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侦察能力是无限的。在基本判断错误的情况下,美国的战略侦察能力也就无法及时发现中国军队的行动,更不可能及时发出警报。

得知印度的增援部队进入锡金后,杜奇威立即断定,中国军队将迅速发动地面战争。

这次,杜奇威的判断仍然非常准确。作为与中国军队直接交过手的美军将领,杜奇威非常熟悉中国军队的套路。王元庆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帮助锡金建国,如果印度不向锡金派遣增援部队,王元庆就没有理由出兵印度。只要印度军队再次进入锡金,王元庆就可以用“防御反击”的名义发动地面战争。

在杜奇威看来,王元庆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只是一直等到傍晚,中国军队都没有在西部战场上发动进攻,连巴基斯坦军队都没有动静,杜奇威才猛然反应了过来。

调整侦察卫星的飞行轨道之后,杜奇威还让部署在迪戈加西亚的战略侦察机紧急起飞。

只是,卫星要想进入新的轨道,至少需要4个小时,从迪戈加西亚起飞的战略侦察机则要等到6个小时后才能到达孟加拉湾。收到确切情报之前,杜奇威没再做出大胆预测,因为之前的事实已经证明,任何预测都有可能出问题。

也正是如此,直到31日23点30分左右,五角大楼才搞清楚了战场情况。

中国军队已经进入印度境内,而且在西里古里附近建立了野战机场。此举证明,中国军队的目的不仅仅是防御反击,而是要将印度东部地区分割出来,然后集中兵力消灭该地区的印度军队。

这次,杜奇威没再犯错。

按照他的推断,中国军队将首先攻打印度东部地区,取胜后转战印度西北地区。避免两线作战。同时杜奇威也发现了他在之前犯的错误,即西北方向的基础条件不由中国军队的战争意图发生转变。在打通前往印度洋的航线、也就是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之前,中国只能依靠1条铁路线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投入的作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