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三十四章 超低空利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超低空利爪(2 / 2)

作为陆航部队,骆良骥这几年的感受简直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

半岛战争中,骆良骥与祝芝龙搭档,驾驶wz-15全电动武装直升机在围歼美军第1陆战师的战斗中大展神威,一场战斗就干掉了10多个装甲目标与3架直升机,创造了一个至今都没被打破的战斗纪录。可以说,那是骆良骥平生最风光得意的时候。战争结束后,骆良骥还得到项铤辉总参某长与时任元首赵润东的接见。

后面几年,骆良骥的日子就可以用另外一个极端来形容了。

半岛战争结束后,骆良骥参与“陆军军官培训计划”,回到学院学习了2年。对希望获得晋升的军官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培训计划”的主要目的不是为军官提供深造的机会,而是强化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参与培训的军官都要交叉学习,掌握其他兵种与其他军种的战术特点。按照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总体方针,除了个别有特殊要求的兵种之外,所有兵种的军官必须在接受培训之后才能获得晋升。为了支持改革,陆军率先推行相关制度,骆良骥也就成了第一批收益者。

2年的学习对骆良骥来说有好处,也与坏处。

好处是,在这2年中,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得到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还在去年当上了父亲。坏的是,骆良骥因此错过了日本战争的机会,在他回到部队的时候,不但各作战部队已经敲定,陆航也没有分到多少任务。

非常幸运的是,错过日本战争,没有对骆良骥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

日本战争结束后,总参谋部总结战争经验与战争教训,陆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轻型化建设方针”,提高了陆军航空兵的地位。作为首批参加“培训计划”的陆航军官,骆良骥非常幸运的参与了“陆航力量整合”工作。

这个经历,让骆良骥获益匪浅。

作为陆军的“拳头部队”,陆航的改革非常深入。

从2028年底开始,在半岛战争中表现突出的wz-15系列武装直升机被列入“处理装备清单”(该清单内的装备都可以赠送或者出售给友好国家,属于被共和国军队淘汰或者半淘汰的二手货),由最新的qw-26a“利爪”型倾斜旋转翼武装攻击机逐步取代,骆良骥率领的大队首先换装。

这次换装,完全可以用“鸟枪换炮”形容。

在qz-25b基础上发展而来的qw-26a在性能上全面超越wz-15,其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845千米、巡航飞行速度每小时720千米,最大气动升限8350米、最大动力升限4400米,最大转场航程4200千米、最大作战半径850千米,最大起飞质量27吨/22吨(滑行与垂直)、最大载弹量5500千克/3500千克(同前)。虽然在某些方面,qw-26a的性能不如原形机,毕竟qw-26a针对攻击任务做了很多改进,比如重新设计机身、装甲总质量增加近2倍、采用更坚固的框架式承力结构、增添大量用于对地打击的电子设备等等,但是其总体性能仍然足以傲视群雄。

用陆航的评价来说,qw-26a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而是轻型攻击机。

事实也差不多,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qw-26a的打击能力不比空军的战术战斗机差多少。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带上战斗机常用的各类重型导弹与炸弹,对各类地面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在载弹量、作战半径等方面,qw-26a丝毫不比空军的战斗机差。因为配备了更加坚固的装甲,qw-26a可以冒着敌人的防空炮火执行战场支援任务,其超低空生存能力远超空军的任何一种战斗机。

为此,空军甚至要求取消陆航,将配备qw-26a的部队编入空军。

当然,空军的“阴谋”没有得逞,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qw-26a仍然是“武装直升机”,至少陆军这么认为。作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倾斜旋转翼飞机,qw-26a不但能够在正规机场上像普通运输机那样滑行起飞,还能在条件更加简陋的情况下像直升机一样投入战斗。因为陆军没有“空军基地”,所以qw-26a绝大部分时候都被当作直升机使用,直接配属给一线作战部队。

任务使用方面,qw-26a用来替换wz-15,自然承担武装直升机的作战任务。

只是受强大性能的影响,qw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