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三十二章 大杀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大杀器(2 / 2)

这两项“基础工程”,足以改变藏南地区的军事平衡。

有了交通,还得有配套军事设施。

作为“军事工程”,通墨铁路与波墨公路在修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军事用途。

通墨铁路沿线设置了48处军事设施,包括临时军营、物资仓库、物资转运中心、电力供应中心(通墨铁路为电气化铁路)、设备检修中心等等。最重要的是,军事设施全都建在地下。为此,工程兵还沿着铁路线修建了总里程超过1000千米的隧道网与基础公路网(这也是通墨铁路造价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整了数十块足以供直升机与倾斜旋转翼飞机起降的台地(使用之前,需要铺设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预制组件)。也就是说,战争期间,通墨铁路不但是主要物资运输通道,还是军事基地网络的主干线。

波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了36处军事设施,除了军营等之外,还有8处野战机场。与专门供直升机与倾斜旋转翼飞机起降的山区台地一样,所有野战机场都是经过平整的土地,除了提前建好的地下配套设施之外,必须在使用之前铺设预制组件。8处野战机场主要为战术运输机提供支持,无法支援战术战斗机。

不管是铁路与公路,还是沿线的军事设施,都有同样的作用:兵力与物资投送。

这也是收复藏南地区最大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的那场边境反击战,共和国投入的兵力并不多,而且主要是步兵,基本上没有动用炮兵,更没有出动空军。原因就是物资运送过于困难,为了让1名战士在前线作战,需要5名战士在后方运送物资!

即便进入21世纪,兵力与物资投送仍然是越过喜马拉雅山的最大难题。

军队的战斗力再强,无法将部队及时送到作战地点,无法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都不可能击败敌人。当初,共和国在取得反击胜利之后,主动后撤,甚至在撤退到实际控制线之后还撤退了20千米,就是为了避免过度消耗。

现代战争,消耗肯定少不到哪里去。

即便是对物资需求最低的空降兵、即便共和国已经实现了装备电动化、即便空投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巨大的战争消耗仍然需要强大的物资投送能力。

有了基础,还得有装备。

对共和国军队来说,装备的问题就小得多了。

全面实现大型装备电动化之后,共和国军事投送力量增强了好几倍。“2031国际安全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中,共和国海军电动直升机与电动倾斜旋转翼飞机用行动证明了全电动飞机的优越性,只是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与采用涡轮发动机的飞机相比,电动飞机更适合在维护困难的高原地区作战。

升限方面,因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不受空气密度影响,所以在同等情况下,电动直升机与电动倾斜旋转翼飞机的垂直升限比采用涡轮发动机的同类飞机高出20%到35%,即便在满载的情况下也能轻易飞越海拔3000多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而采用涡轮发动机的直升机,比如以高原性能出色闻名的“黑鹰”最多只能在轻载、甚至空载的情况下才能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高原作战,有效动力升限的意义非常显著。简单的说,“爬”不上去,其他性能再号也无用武之地。

维护方面,电动飞机更有优越性。受高原恶劣环境的影响,作战装备很难在高原地区得到足够的维护保障,其可维护性直接决定了作战装备的持续作战能力。如果飞几个架次就需要返回后方进行全面维护,要想达到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