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四章 秘密颠覆行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秘密颠覆行动(2 / 2)

索祥隆出问题,并没让李存勋感到意外。

这位在2011年就晋升为上将的陆军将领,曾经数次有机会爬上总参谋长的位置。早在20年前,索祥隆就是彭茂邦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纪佑国任命彭茂邦为总参某长之后,索祥隆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在此之后,索祥隆先后在涉外军事交往处、总装备部(后来与总后勤部合并)、兰州军区与广州军区任职,还曾经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但是作为军内竞争的失败者,索祥隆永远不可能成为总参谋长。如果不是关系广泛、背景深厚,恐怕在2015年的时候就从军队退役了。

让索祥隆参与停战谈判,既有王元庆的个人原因,也有军队内部的原因。

以项铤辉、裴承毅、林啸雷、章忠宪为首的少壮派军人在日本战争中大出风头,只有苏劲辉上将在停战谈判初期有所表现,其他世家派军人都被排挤在一边。重启谈判后,苏劲辉因为急性盲肠炎住进了医院、无法参加谈判,项铤辉忙着总结战争经验、为战后军事建设制订总体纲要、也没有时间参加谈判,裴承毅过于年轻、很难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不然索祥隆也没有机会露脸。

更主要的还是王元庆的个人原因。

李存勋不得不相信,王元庆早就料到国内会出问题。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政治改革,但是作为间接参与者,李存勋很清楚政治改革的风险。发现国内的异常情况后,李存勋还专程找到了归隐山林的潘云生。按照潘云生的分析,王元庆肯定知道国内会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如果王元庆不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反而不正常。让索祥隆参加停战谈判,正是王元庆的“主动行动”。李存勋并不知道,在他之前,王元庆也找过潘云生,正是听取了潘云生的意见,才让索祥隆参加谈判工作。

性格决定成败,更决定行为方式。

在对外问题上,王元庆比前面两任元首都要积极主动。在对内问题上,王元庆肯定不会被动迎战。

政治改革不同于经济改革,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动了很多人的“蛋糕”。

纪佑国与赵润东在政治改革上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最终不得不有所放弃,正是因为政治改革的牵扯面太大,在纪佑国与赵润东执政的时候,都没有可行性。当然,纪佑国与赵润东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两次军事改革、几项基本法律、肃贪行动,都是在为后面的政治改革做准备。王元庆深得纪佑国真传、也深知纪佑国的宏伟理想,为赵润东工作5年等等因素都决定他是推动政治改革的最佳人选。

毫无疑问,政治改革绝不是王元庆心血来潮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

如果说王元庆什么准备都没有,肯定没人相信。

以王元庆的性格,下定决心后,不但会不惜一切代价达到目的,还会提前做好所有准备。李存勋甚至有理由相信,在此之前,王元庆见过纪佑国与赵润东、甚至见过彭茂邦,获得了前辈领导人的支持。

真要如此,那些预谋颠覆共和国现有政权的人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