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四十八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八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2 / 2)

数年间,海军在制导技术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了数十亿元的经费,资助数家科研单位与大学实验室,寻找新的制导技术。

日本战争爆发前,新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研制工作初步完成,精度提高到1/10000(相对弹药的射程或者平台的航程而言,即相当于每10千米偏差1米),比上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精度提高了一倍。战争爆发后,海军再次提供巨额资金,要求相关科研单位尽快完成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小型化工作,使其具备实用能力。

“四国海盆海战”后,第一批量产型激光陀螺仪交付海军进行检验。

林啸雷没有耽搁任何时间,一方面用配套开发的各类惯性制导弹药对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性能进行测试,一方面做好大批量采购的准备工作。只要验收达到计划标准,海军就将大批量采购。林啸雷如此急于让新式惯性制导弹药投入实战,一是为了证明惯导武器的作战能力,二是为了证明海军的打击能力。

万幸的是,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为重。

让林啸雷没有想到的是,研制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国家惯性设备实验室”(由“中重集团”资助)以及生产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桂林精密设备有限公司”(“中重集团”旗下专门制造精密电子设备的子公司)不但全程参与海军的定型测试,还承诺按照海军的要求提前做好大规模生产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战后与海军结算。

如此优越的条件,林啸雷自然不会错过。

2027年底完成定型测试、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海军的要求之后,新式激光陀螺仪正式列入海军采购名单,各种新式惯导弹药开始大批量“生产”。因为采用了模块化制导技术,所以只需更换老式弹药的相关制导部件与控制软件,就能使其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制导弹药。

新式激光陀螺仪的造价并不高,甚至算得上非常便宜。

海军首先改进的不是各类导弹,而是装备数量最多,且相当廉价的制导炮弹。

受发射条件的影响,dp-1a电磁炮直到2027年初才开始配备制导炮弹,而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确弹药,只是具备“惯性弹道修正”能力的一般炮弹。也就是说,dp-1a使用的正是惯性制导炮弹。

改装工作从1月初开始,当月就为25万枚电磁炮弹安装了新式激光陀螺仪。

2月上旬,海军舰队加入打击日本本土目标的战略打击行动。

除了继续出动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配合空军作战之外,海军投入的主要力量就是20多艘配备了dp-1a电磁炮的巡洋舰与驱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