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十四章 民族的精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民族的精髓(2 / 2)

坐到沙发上点上香烟,王元庆翻开了人员名单。

受邀参加宴会的科研工作者有50多人,其中只有几个值得王元庆单独接见。如同王元庆所说,这几个他都认识。没花多少时间,王元庆勾出了这几个人的名字。

梁梓苜,归国华侨;1982年出生在美国洛杉矶,毕业于南加州大学,获得流体动力学与流体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通用电气船舶公司,参与“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的建造工作;2015年试图回国,被美国政府以“涉及保密技术”为由强行扣留;直到2019年才在军情局的帮助下返回祖国,先后参加073级与075级潜艇的设计与建造工作;2026年提出“流体螺旋电磁推进基础原理”,获得当年“科技理论进步特等奖”,得到海军大力资助;现在正在进行电磁推进的基础设计工作。

唐明轩,归国华侨;1979年出生在美国纽约,父母为台籍华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空气动力学与磁流体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到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曾担任实验室理论物理副主管;2015年主动与军情局联系,希望能够返回祖国;经过5年努力,2020年回到祖国,在“航空航天动力研究所”工作;2021年提出“吸入电离式电磁推进理论”,荣获当年“科技理论进步特等奖”,得到空军与海军大力资助;现在主要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除此之外,材料工程专家汤维康教授、通信技术专家孟振华教授、从事激光拓展应用的酆文兴博士、光电技术专家云从龙教授、量子理论物理学家倪震云教授、从事神经网络计算机开发工作的于时博博士均值得王元庆特别关注。

这些人不但是共和国科学界的泰斗,在国际学术界也“举足轻重”。

以唐明轩来说,为了将他接回国,军情局不但精心策划5年,还在行动中与美国3大情报机构(fbi、sa)发生冲突,4名间谍与7名特工牺牲或者失踪。得知唐明轩回到共和国之后,cia组织了数次暗杀行动,直到军情局威胁用100个美国顶尖科学家为唐明轩“做保”,cia才放弃刺杀行动。2021年,唐明轩提出“吸入电离式电磁推进理论”,美国总统弗雷德里克大为感慨,认为唐明轩对共和国国防力量的贡献,顶得上1000架先进战斗机!论学术界地位,唐明轩丝毫不比共和国的“导弹之父”差。外界并不知道,唐明轩在归国之前高度参与由美国政府主导的“新大陆计划”(利用在51区获得的基础技术进行的科研开发工作,美国的复合蓄电池就是“新大陆计划”的重大成果),不但掌握了大量绝密资料,还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工作。虽然军情局没有公布相关情况,但是cia一直认为唐明轩回国之前,利用职务之便从阿拉莫斯实验室窃取了大量绝密资料。因为唐明轩成功返回祖国,所以从此之后,美国很少在重大科研项目中聘用华裔科研人员。

唐明轩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后人自然会给出一个公允的评价。

即便唐明轩没有从阿拉莫斯实验室带回绝密资料,以他的个人才能,还有记在他脑海里的东西,恐怕也不止1000架先进战斗机那么简单!

若论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1个科学家顶得上100个政治家!

仍然以唐明轩为例,如果由他提出的“吸入电离式电磁推进理论”得到实践应用,人类的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将发生重大革命,复合蓄电池不但可以作为螺旋桨飞机的能源,还能作为高速航空器、乃至航天器的主要动力。如果能够用廉价的电力推动航空航天器,不但空天时代将正式到来,航天发射成本还将降低99%以上,为人类真正迈入太空时代、向广阔的宇宙拓展生存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虽然唐明轩比不上爱因斯坦,但是没人否认他为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

当年,纪佑国让军情局全力帮助志愿回国的科学家返回祖国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苏联拼尽全力抢夺德国的工业设备与生产物资,美国则派遣突击队与情报人员,想方设法的寻找德国科学家。后来成为“美国导弹之父”的冯.布劳恩,也就是v-2导弹的总工程师就在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