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中坚力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中坚力量(2 / 2)

保护航母,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防空与反潜。

面对航母战斗群,除了航母战斗群之外,其他水面舰队不堪一击。真正能够威胁到航母的只有空中的战机与导弹,以及海面下的潜艇与鱼雷。

如果面对不算太强大的对手,比如韩国这样的二流国家,多用途驱逐舰能够承担大部分护航任务。但是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多用途战舰很难确保航母的安全。

在论证是否需要发展防空巡洋舰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做了一次对抗演习。

模拟某国舰载航空兵的海航岸基航空兵对“共和国”号航母战斗群发动“突然袭击”,在舰载战斗机来不及加强外围防空网的情况下,由3艘驱逐舰与3艘护卫舰组成的护航战舰仅能拦截不到60枚反舰导弹。按照一架战斗机携带4枚反舰导弹,一个波次出动24架战斗机,突防率80%计算,一轮攻击就能重创“共和国”号航母。如果面对拥有重型轰炸机的对手,结果将更加惨不忍睹。

对抗演习之后,海军决定设计建造“专业”防空巡洋舰。

这就是“秦岭”级巡洋舰的来历。用山脉为巡洋舰命名,大概是希望巡洋舰能够像崇山峻岭般的挡住所有空中威胁吧。

作为“专业”防空战舰,“秦岭”级最出色的就是防空能力。

拥有4个八角形平面天线、每个平面天线上有4200个辐射单元、对空探测距离640千米(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仅有120千米)、能够跟踪420个空中目标(监视2400个空中目标)、为36枚防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指令的“神盾18”型大型有源相控阵,能够以“间继跟踪引导”模式同时照射16个空中目标的4部火控照射雷达,前后2套、总计128个单元的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最远射程达到480千米(对付弹道导弹时的射程为160千米,对付低空巡航导弹时的射程为120千米)、最大射高35千米的超远程防空/反导远程舰载防空导弹,赋予了“秦岭”级强大而且持久的防空作战能力。

按照共和国海军公布的数据,“秦岭”级能够在1次防空作战中,分3次拦截总计48个空中目标。以2枚导弹攻击1个目标时,命中率超过96%。以此计算,“秦岭”级在使用远程防空导弹的时候,能够在一次战斗中击落46个空中目标。

当然,实战效率肯定低于理论计算。

即便如此,“秦岭”级巡洋舰的防空作战能力在共和国海军中仍然首屈一指,即便在全球海军中也算得上佼佼者。与防空驱逐舰相比,排水量增加大约2000吨的“秦岭”级的防空作战效率提高了至少30%!

除了防空作战能力之外,“秦岭”级的其他作战能力与驱逐舰相当,并不出色。

有了“防空支柱”,还得有“反潜屏障”。

虽然航母战斗群内肯定有攻击核潜艇,或者速度能够跟上航母战斗群的电动潜艇,但是作为航母的最后反潜屏障,反潜战舰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从第四次印巴战争开始,多次海战证明,多用途战舰的反潜作战效能并不高。

反潜作战与防空作战并不一样,不管是反潜导弹还是反潜鱼雷,射程都不会太远,很少超过100千米,一般都在20千米以内。加上对潜艇的发现距离不会太远,所以反潜作战具有很强的“突然性”。如此一来,舰队里的反潜战舰需要“面面俱到”,同时监视四面八方的水下情况。

大型战舰成本高昂,且作战效率不会随排水量等比增加。

最有效的反潜战舰应该是排水量适当,航行速度较快,噪音微弱的护卫舰。

为此,共和国海军首先建造的“全电动水面战舰”就是专门执行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