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零二章 生死航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二章 生死航道(2 / 2)

枯燥的“追踪任务”持续到2025年1月4日下午。

收到超长波电台发来的“战略电报”后,杜兴华立即命令潜艇上升到潜望镜深度,将卫星通信天线伸出海面,接收了新命令。

潜艇下潜的时候,杜兴华才松了口气。

命令不是让“刺豚”号击沉“东瀛菊花”号,而是在2天之内赶往济州岛附近海域。

虽然命令中没有提到与潜艇作战无关的事情,但是杜兴华已经猜到,陆战队即将攻打济州岛,航母战斗群为陆战队提供支援。为了确保航母战斗群的安全,需要更多的潜艇执行“护航反潜”任务。命令中明确提到,“刺豚”号执行的是“自由猎杀”任务,从7日凌晨开始,可以在不经请示的情况下,击沉所有进入战区、对航母战斗群或者共和国海军舰艇构成威胁的“敌舰艇”。

准时赶往战区成了杜兴华最头痛的问题。

共和国海军的潜艇进入西太平洋,主要有3条“水下走廊”,从北到南,依次是宫古列岛与冲绳诸岛之间的“水下栈道”(位于冲绳海岭中的一条狭窄航道)、与那国岛与台湾岛之间的“中央回廊”(台湾海沟北面的一条水下航道)、以及“海底快车道”(巴士海峡中的一条水下航道)。一般情况下,排水量较小、更加安静的电动潜艇喜欢走“水下栈道”,而排水量较大、噪音比较明显的核潜艇喜欢走“海底快车道”。

毋庸置疑,这3条“水下走廊”都受人制肘。

收复钓鱼岛之后,共和国海军一直在寻找新的水下通道。

电动潜艇大规模服役,成为“主战”潜艇,海军进出西太平洋变得更加方便。主要是电动潜艇更加灵活、安静,更适合在浅水水域航行。

2023年,杜兴华指挥“刺豚”号进行第三次巡逻,从吐噶喇海峡进出西太平洋。

与“水下栈道”相比,吐噶喇海峡的平均水深接近200米,更适合潜艇通行。最大的问题是,受黑潮(又被称为日本暖流,发源于菲律宾海盆,沿菲律宾群岛东部海域北上,途径琉球群岛东部海域,沿日本本土东部北上,最终汇入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吐噶喇海峡内的水文情况非常复杂。除了靠近海面的暖流之外,在350米以下深度还一股流向与速度随季节与温度变化的逆向寒流。

对生活在吐噶喇群岛的渔民来说,会聚的洋流是丰收的基础。

对试图通过吐噶喇海峡的潜艇来说,会聚的洋流则是灾难的征兆。

日本摆脱美国的“控制”之后,不但加强了冷战时期美国在大隅海峡建立的“海底声纳网”,还在吐噶喇海峡建立新的“海底声纳网”,加强对共和国海军的封锁力度。按照日本海军制订的计划,2035年之前,将在琉球群岛的所有可以供潜艇通航的海峡建立“海底声纳网”。

虽然“刺豚”号性能先进,但是高速航行时仍然会产生流体噪音。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潜艇通过敷设有“海底声纳网”的狭窄海域时,必须将航速降到最低限度,尽量减少发出的噪音。

杜兴华用实践证明,“刺豚”号以4节航速能够“安全”通过吐噶喇海峡。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