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零一章 头号艇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一章 头号艇长(2 / 2)

武器装备不同于民用设备,运行环境复杂多变,而且受到战术技术的限制太大。实战中,潜艇将根据作战环境、作战任务、交战对手等各种情况,控制航行速度与航行深度,以最佳方式发动攻击,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危险区域。虽然聚变反应堆的相应速度很快,但是输出功率无法灵活调节,潜艇改变航行速度时,推进功率的变化非常大。用复合蓄电池做直接能源,能够有效弥补聚变反应堆的缺陷。

“剑鱼”号已经证明了全电动潜艇的性能。

在不使用聚变反应堆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复合蓄电池里的电能,“刺豚”号能以35节的速度潜航840海里,或者以6节的速度潜航3500海里。这一性能不但超过了所有暧p常规潜艇,还保证“刺豚”在任何情况下离开危险海域,或者隐蔽接近目标。

因为增加了“反应堆舱”,所以“刺豚”号的总长达到98米,水下排水量5800吨。

艇体增长的主要目的不是携带更多的复合蓄电池,实际上“刺豚”号携带的复合蓄电池仅有“剑鱼”号的三分之一,而是为了安装更长的侧舷被动声纳基阵。实战证明,侧舷被动声纳基阵是使用率最高的声纳,也是潜艇在作战中最重要的声纳。没有任何艇长愿意让潜艇拖着一条几千米长的尾巴追击猎物或者躲避敌人,更没有艇长愿意在与敌人交战的时候冒着暴露行踪的危险收回拖拽式声纳。艇艏球形主/被动声纳是攻击声纳,只有处于绝对上风时才会使用。

虽然早在数十年前,美国就在“大青花鱼”号上证实,潜艇最佳外形是“水滴形”,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潜艇采用纯粹的“水滴形”,而是更多的采用了中段等直径的“雪茄形”。除了“水滴形”耐压壳体的制造难度更大之外,主要就是艇体中段长度过短,无法安装高性能侧舷声纳。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所有国家的核潜艇都会尽量加大艇体长度,以便安装基阵更长的侧舷声纳。

“刺豚”的从这一“变化”中获得了更加强大的作战能力。

增大排水量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强携带雷弹的能力,二是改善艇员生活环境。

“剑鱼”号备弹量太少,一直饱受诟病。华剑锋担任“剑鱼”号艇长期间,给海军装备处与总参谋部装备处写了5份报告,其中均明确提到应该增大潜艇的载弹能力,增强潜艇在复杂情况下的“多任务能力”。

设计“豚”级的时候,舰船研究所的设计师充分考虑了“用户”意见。

“刺豚”号不但能够在鱼雷舱里携带38条鱼雷与导弹,还能在艇艏球形声纳舱后面的垂直发射系统内携带12枚反舰导弹或者巡航导弹。最“标新立异”的是,设计师在潜艇指挥台围壳后面留了一个容积大约5立方米的密封舱,准备用来装载潜射防空导弹,只是配套的导弹一直没有研制成功。正常情况下,“刺豚”号除了携带12枚垂直发射的导弹(一般是8枚巡航导弹与4枚反舰导弹)之外,还在鱼雷舱里装载4枚反舰导弹,其余28个弹架全部用来放置重型反舰/反潜两用电动鱼雷。

与“剑鱼”号的另外一个区别是,“刺豚”号在左右肋部各设置了3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虽然“刺豚”号仍然使用直径为533毫米的重型鱼雷(发射的时候,需要在鱼雷外增加自适应垫圈),但是未来可以使用射程更远,性能更先进的“超重型鱼雷”,或者口径更大的远程巡航导弹。

改善潜艇的生活环境,是包括杜兴华在内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