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特战先驱> 第四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节(2 / 2)

周卫国和王四喜都是拿起馒头就大口吃了起来,只是偶尔才夹一筷子咸菜,却没有去夹午餐肉。方晔看到端上的午饭后,先是犹豫了片刻,待看到周卫国和王四喜都吃得很香,这才拿起馒头,小心地咬了一口,嚼了几下后,立刻微微皱起了眉头,赶紧夹了一小块午餐肉,合着馒头又嚼了几下这才咽下去。

很快,周卫国和王四喜就都各吃了两个馒头,很自觉地停了下来。这时,方晔手中的馒头却只吃了小半个。

周卫国说:“方记者,吃不惯吗?”

方晔闻言抬头,尴尬地笑了笑,说:“不是。”

说完咬了一大口馒头,嚼了几下后艰难地咽下。

周卫国说:“方记者,部队的伙食就是这样的。”

方晔又吞咽了几次,将馒头彻底咽下后,终于忍不住问道:“周营长,你们平常就吃这个吗?”

周卫国想了想,说:“也不常吃。”

方晔“哦”了一声,不再说话,心里却有些不高兴了。不常吃的东西竟然拿来招待客人,这好像也太那个了吧?

周卫国见了方晔脸上神色,已经猜到她的想法,却也不说破,微笑着继续说道:“我们平时一般就吃炒面就水,有时也有黄豆,隔个三五天才能吃上一顿馒头,就算吃馒头,最多也就是配咸菜。方记者今天是赶巧了,我们正好吃馒头,而且你是客人,我们就多上了一罐肉罐头。”

方晔吃惊地看向周卫国,脱口而出:“真的?”

方晔出身于杭州的大户人家。在江浙一带,只要生活过得去的家庭,对女儿向来都是“富养”的,以她小姐的身份,不但从小在家中、在学堂均集诸般宠爱于一身,就算长大以后,在外面头顶着国内某大报社记者这一“无冕之王”的身份,也向来风光得很,可说几乎没吃过什么苦。这回跟着慰问团来朝鲜,一路上尽管遇到过很多危险,但慰问团的其他人也没少照顾她这位女同志,相应地也就让她少吃了很多苦。在粮食供应上,后勤部门对慰问团一直都是按最高标准供应的,大米、白面、肉类、蔬菜从来就没少过。就算下到各部队慰问,后勤部门也总会想办法优先保证慰问团的伙食。所以慰问团的生活条件相比国内虽然艰苦了些,但在吃饭这一点上,却绝不比国内要差。她前几天采访周卫国时虽听他说过部队后勤供应困难,但总以为那只是在二次战役期间,现在二次战役已经结束,部队正在休整,后勤供应理应没有问题的,所以她才会对周卫国所说的部队目前的日常伙食情况表示怀疑。

周卫国点了点头,心情突然有些沉重,说:“是的。其实我们营还算好的,就我所知,有的兄弟部队至今也只能保证炒面的供应。”

方晔说:“这怎么可能?前段时间在打仗,后勤供应不上还情有可原,但现在仗都打完了,部队都在休整了,怎么后勤还是供应不上?”

周卫国苦笑道:“方记者,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这里的确是不打仗了,可朝鲜的其他地方,还在打仗。美国人要阻止我们的进攻,就会重点打击我们的后勤运输,他们在打击我们的后勤运输时,可不会去分辨哪些物资是运给作战部队,哪些物资是运给休整部队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后勤供应比二次战役时虽然有所好转,但总得说来还是严重不足的。”

听了周卫国的解释,方晔的心情也沉重了起来,不自觉就放下了伸向那罐午餐肉的筷子,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慰问团每天能吃上大米白面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过了一会儿,方晔突然心中一动,说:“周营长,我现在明白前几天采访你的时候你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

周卫国说:“我说的哪句话?”

方晔说:“就是‘盲目乐观’。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只知道志愿军在朝鲜打了大胜仗,却从来不知道我们取得这些胜利是多么不易,部队的损失有多么大,条件有多么艰苦,敌人又是多么的强大。所以对于我们将取得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我们从未怀疑过。国内也普遍弥漫着一种乐观的情绪。但现在到了前线,根据看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