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掌舵者> 第六十三节 牌(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节 牌(1)(2 / 2)

能奔到这个位置难道还不满足?就非要这样所谓的打磨棱角,熬炼资历,然后等到功到自然成的成为正部级干部?

不,这不应该是自己想要的,赵国栋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来。

※※※※

目送彭勇进消失在门背后,赵国栋这才细细翻阅着搁在案桌上的资料起来。

这是他要求产业协调司就民营企业在化肥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所作的一份详细调查,尤其是针对沿海诸如辽、冀、鲁、苏、浙等省化肥行业中钾肥生产规模和经营状况以及他们背后的资本体系做了一个摸底。

自己在支持民营化肥行业向外走出去的观点上引发了很多争论,尤其是对国有三大化肥生产企业高层引起了很大震动,而民营企业则是将信将疑,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些务虚的口头表态,难以真正触及到目前的化肥原料进口体系和机制。

国家在对外投资上名义上是放得很开,无论是对国有还是民营企业看上去都是大力支持,但是真正在涉及到具体项目和支持力度上却是截然不同,国有企业本身资本雄厚,如果国家政策再支持,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国内金融部门的支持。

而民营企业则不一样,国家虽然表面政策上一样,但是当你涉及到要获取金融部门授信、放贷等资本支持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金融部门对于民营企业的审查极为严格,而且门槛高,效率低,通过审查的几率很低,而像这种走出去对资源型项目进行投资甚至涉及到海外并购,如果没有国有专业银行的支持,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

雷向东与赵国栋也曾经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过多次探讨,对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上,国际开发银行已经走到了最前列,但是就目前来说,更多的是针对普通项目的支持,比如一般性的生产制造行业,或者说是建筑等服务类产业的对外投资扶持,涉及金额一般也都在一亿元以下,以几千万金额比较多,这点数额对于资源性行业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即便是这样也有不少言论抨击国际开发银行已经变成了民营企业的专属银行,对于国有企业这一块市场基本是处于放弃状态。

为此雷向东也多次撰文回击,表示国际开发银行就是要旗帜鲜明的支持条件符合的民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壮大发展,但是在对待民营企业进入资源性行业可能对资本的大量需求这一新问题,雷向东一样也持谨慎态度,毕竟动辄数亿甚至上十亿几十个亿的资金需求,国际开发银行要开这个口子,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明确政策支持,就算是项目预期再好,他也不敢开这个口子。

要想打破这个笼子,就首先必须要在政策上获得支持或者说改变,而这正是赵国栋现在想要做到的。

民营企业在获得金融支持上的弱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更是想要发展壮大的瓶颈,当国有专业银行行长们排队上门恳求那些个财大气粗的央企或省属国企巨头们贷款时,民营企业家们尤其是中心民营企业家们却是为了打通银行大门获得贷款而焦头烂额,这种鲜明的对比也映证了在当今国内经济中,谁才是真正的主力军,谁才是真正的带头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